寒流腦中風患者增加 科研新藥爭取黃金治療期

寒流腦中風患者增加 科研新藥爭取黃金治療期
寒流腦中風患者增加 科研新藥爭取黃金治療期

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/台北報導

入冬以來最強寒流來襲,全台各地氣溫驟降,各地診所、醫院急診湧進大量腦中風、心肌梗塞、感冒、發燒、肺炎等患者,尤其心肌梗塞、腦中風等血管疾病患者情況較為嚴重,搶救變得極具挑戰。在台灣,每年約有7萬多人罹患中風,每年逾1萬2,000多人因中風致命,儘管即時進行搶救,但仍經常留下許多嚴重後遺症,包含肢體偏癱、行走困難、吞嚥困難、語言障礙、智能障礙,甚至昏迷或成為植物人等,致使國人慢性殘缺人數急遽增加。

衛福部中醫藥司司長黃怡超表示,國內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,中風等慢性病風險也將逐年提升。衛生福利部11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,腦血管疾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5位;依中央健康保險署110年的全民健保統計資料,全國腦血管疾病的就醫人數高達43.7萬人,費用占總醫療費用比率排名第7位。數據顯示,腦血管疾病對國人健康及醫療費用負擔影響甚鉅。一旦發生腦中風,不僅需要急性期的醫療照顧,還需要應對龐大的中、長期醫療支出、及家庭社會的成本。

腦血管疾病,通稱為腦中風,是指腦內某區的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的情況下,導致無法恢復的腦內組織受損,嚴重者恐導致失能。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解釋,缺血性腦中風為目前國內最常見的腦中風型態,主因是大腦血管快速阻塞或近端大血管的血栓脫落,引起腦栓塞。

其中,缺血性腦中風占了70至80%的比例,即便康復,生活回歸正常自理,仍有約30%的患者在5年內有再次中風的風險,威脅其生存率。台灣腦中風學會連立明理事長表示,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若能及時接受適當治療,將可降低疾病導致中至重度殘障等後遺症的風險,多位醫學專家不斷呼籲民眾:「預防更勝於治療!」

CNEWS195240127a02

多篇醫學報導指出,幾乎所有的腦中風是可以避免的。預防中風必須嚴控各種危險因素,包括保持正常體重、戒煙戒酒、培養三低一高的飲食習慣以及增加運動等,從而降低罹患血管疾病的風險。對於已患有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心房纖顫的患者來說,改善生活習慣的同時,配合適當的藥物治療,對預防中風相得益彰。

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李宗海表示,大腦腦中風治療黃金期約為8小時,小腦、腦幹為24小時,盡速就醫請醫師提供評估與治療方式是關鍵,不同部位的中風,在時間與治療方式可能都不盡相同。

急性中風的處理方式,在3小時內經醫師評估後投放靜脈血栓溶解劑;3至6小時則是使用動脈血栓溶解劑或機械性溶栓治療,超過6小時則以抗血小板劑、抗凝血劑或肝素進行治療。過往多以時間來評估處置方式,但靜脈血栓溶劑臨床有腦出血風險,李宗海強調,中風更應重視影像去評估病患適宜的用藥與治療方式,未來預期透過病患大數據資料分析,導入新藥、新醫療技術及醫療模式的開發,突破黃金時間治療限制。

腦得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團隊,自1999年專注投入腦神經及心血管疾病新藥開發,遵循美國FDA新藥開發規範,整合19間醫學臨床試驗中心,透過多次動物藥理、安全性及三期人體臨床試驗,為醫學專業領域提供卓越的成就與貢獻。

2014年,李宗海醫師率先於亞太腦中風會議發布新藥「養腦散 (BNG-1) 」(以下簡稱新藥)應用於治療腦中風的多中心臨床試驗結果。直至2020年9月,該藥正式取得衛生福利部新藥認證,同時成為衛福部首個核准上市的治療缺血性腦中風的處方藥品,亦是目前全球唯一。新藥在中風新適應症核准後,只要確診為缺血性中風均可立即使用。

近期,高雄長庚醫院腦神經內科部副部長張谷州,於2023年的「千禧預防醫學健康講座」分享該院以新藥進行中風急性治療計畫,強調患者清醒後即可使用藥物。同時,他進一步說明新藥目前的治療成效及方式,並提供相關數據支持:單獨使用Aspirin及併用BNG-1的Aspirin使用病患,治療組療效指標達成率達56.1%,對照組則有23.8%的明顯差距,將有助中風患者爭取寶貴的黃金治療時間。

照片來源: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

《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》

醫學中心不再只限19家!農曆年前公布   薛瑞元鬆口:家數可能增加

手指末梢肥大=罹患肺癌?   醫師教你看懂「杵狀指」暗藏的健康警訊

【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】

 

guest
0 留言
Inline Feedbacks
View all comments